新闻详情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健全。一些已制定实施的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部分领域标准规范仍然缺失,冷链运输、仓储等环节标准规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
二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近几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冷库为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在部分冷库相对集中的地区,已出现过度竞争现象。
三是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车辆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应用不足,在“最后一公里”环节,以“冰袋+塑料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仍占据主流。仓储、运输、订单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企业缺少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信息化监控手段,存在大量“断链”隐患。
四是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领。第三方冷链物流尚处在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运营成本高,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创新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
五是新技术新模式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包括共同配送在内的一些先进组织形式和新型冷链物流技术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
六是行业有效监管不足。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以及温度控制、制冷和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的全方位有效监管。冷链物流行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冷链物流要想发展,就必须拥有完善的基础设备作后盾,针对当前的情况,建议以下几点。首先,冷链物流企业要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然后经过科学的分析,准确 把握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根据市场制定方案,并按计划投入资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政府应该给予财政支持,在商场集中地点制定公共配送中转站,使低 温储存车辆能够直接进入中转站,通过中转站专用通道进入经销商的低温经营场所,或者可以直接进入与营销场所连通的冷库。最后,还应加大对道路运输方面的资 金投入力度,并加大多种运输方式的中转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冷链无间断对接提供保障。
最后,还要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理,制好应急预案,避免因其它外界因素 对冷链物流造成破坏,如电力系统故障,进而影响冷链物流的发展。
上一条: 冷链物流“热”起来
下一条: 短板——湖北、贵州、广西农村冷链物流
相关新闻
- 决定生鲜电商成败的冷链难题,九曳如何一招破解?
- 专访邓宁:英格索兰将加快创新迎接中国冷链运输公司繁盛期
- 冷链为何上了政治局会议 扩大内需新支点 城乡物流补短板 提升百姓幸福感
- 后疫情时代冷链物流怎么嬗变?
- 借“新基建”东风 冷链物流行业解决发展“痛点”
- 农业农村部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
- 冷链物流成为“香饽饽”:市场规模攀升 各方加快布局
- 关于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是什么
- 短板——湖北、贵州、广西农村冷链物流
- 冷链物流“热”起来
- 冷链物流市场分析
- 什么是零担冷链物流?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 冷藏物流市场规模日渐庞大
- 货运公司的网络货运的高税问题
- 国内冷链溯源发展现状
- 冷链物流“打得火热”,物流巨头争相入局
- “一站物流商城”真能让零担物流实现“无接触”吗?
- 生鲜冷链配送到家,最后一公里靠什么解决?
- 如何保证冷藏运输过程当中产品的品质